环球热议:以岭药业处于击球区

2023-04-27 13:56:01来源:嘴说财经

以岭药业发布财报。2022年,营业收入125.33亿,创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23.88%;归母净利润23.62亿元,也是历史新高,同比增长75.75%。

符合预期。第一,疫情的因素大家都了解;第二,1月份公司发过预告,高增长不是增量信息。

01


(资料图片)

两大支柱已成型

从营收结构上看,以岭的基本盘两个:心脑血管类用药、呼吸系统类用药。再通俗点,就是通参芪(通心络、参松养心、芪苈强心)+连花(连花清瘟和连花清咳)。

这两大板块近几年占到以岭营收85%以上。

2020年之前,以岭药业第一大营收板块一直是心脑血管类用药,且其他板块与之差距很大。

新冠疫情出现后,连花清瘟可以说是异军突起,使得呼吸系统类用药成为以岭另一个支柱板块。

最近三年中,2020年、2022年呼吸系统用药超越心脑血管用药,成为以岭第一大业务板块。

单看2022年,心脑血管类用药收入减少3.56亿元,呼吸系统类用药收入增加27.64亿元。原因也很好理解,在疫情的影响下,连花清瘟需求量大增,其他疾病的就诊阶段性受到抑制。

从营收结构出发,也可以解释另外一个问题——以岭如何在营收增长23.88%的基础上,实现利润增长75.75%的?

通参芪是处方药,开药的主要场景在医院;连花清瘟是非处方药,零售端是重要的渠道。通常来讲,OTC药物的利润率要高于处方药。

02

连花清瘟竞争力继续强化

2022年上半年,通、参、芪在公立医院中成药心血管疾病内服用药市场的占比分别是8.21%、6.22%、2.46%;2021年,通、参、芪分别占比8.81%、6.66%、2.3%。总体份额保持稳定。

重点还是连花清瘟。

公立医院,连花清瘟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43.5%下降到35.71%,这个原因不了解,需要继续跟踪观察,仍是第一大用药;

但在更重要的零售端, 连花清瘟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上半年的6.63%增长到10.2%,反超感冒灵,成为零售端第一大感冒用药。

为什么强调零售端?是因为大部分感冒患者选择自我康复或者自行购买感冒药治疗,而不是找医生开处方。感冒药在OTC药物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也是最高的。

疫情后,连花清瘟的品牌影响力提升,OTC市场已经构建了长期竞争力。

03

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

一季度,营收增长了44.56%,归母净利润增长148.29%,增速仍然很惊人。

一季度正是疫情政策调整期,新冠感染高峰也是用药高峰,所以高速增长理应在预期之内;当然了,148.29%这个数据还是很牛。

2023年,以岭还会不会保持2022年,甚至今年一季度这么高的增速?肯定不现实。

但是,是不是说以岭的股价就没有空间了?我认为恰恰相反。

以岭药业恢复正常的增速是市场预期之内的,但有几个因素仍在预期之外,或者说,是目前的股价没有考虑在内的。

第一是连花清瘟的品牌价值将是长期的,在感冒药市场,特别是OTC感冒药市场的竞争优势会继续提升。

这就保证了以岭的基本盘。这个事情的意义是什么呢?去看看2020年前的营收情况:2017年,呼吸系统用药6.51亿,心脑血管类用药27.74亿,前者仅为后者的23.47%;2018年,呼吸12.05亿,心脑血管28.05亿,前者是后者的42.96%;2019年,呼吸17.03亿,心脑血管30.96亿,前者是后者的55.01%。再往前看,呼吸系统在整个营收中的占比不足30%。

现在凭空多出一个三四十亿的业务板块(刨去疫情因素),这意味着什么?说连花清瘟再造了一个以岭都不夸张。

所以,只要有“通参芪+连花”,以岭药业的基本盘就很稳。

第二是以岭的创新研发能力。

过去几年,以岭的研发投入强度在整个中药板块中一直名列前茅。2022年以岭的研发投入8.95亿元,在已披露年报的A股中药企业中排名第三,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排名第六。

在研发方面,以岭最大的优势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撑。吴以岭院士团队编写的《络病学》《脉络论》《气络论》是中医药的通用教材,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,以岭诞生了一系列有效药物。

同时,络病理论在学术圈内知名度极高。以岭药业旗下还有河北以岭医院、以岭研究院等治疗和研究机构,相当于以岭拥有独立的产学研体系。在这个体系支撑下,以岭药业的创新能力更强、创新效率更高。

第三是政策环境下的估值提升。

近年来,中医药的鼓励政策不断出台,层级也越来越高。这些政策会不断落地,我们也将看到中医药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,以岭也不例外。

除此之外,我们大概率还会看到整个中医药板块估值水平的提升。

以岭药业目前的市盈率(TTM)仅为16.14,处于历史最低的位置。即便考虑疫情后的“业绩回归”,也是不贵的。

总之,以岭药业仍然处于击球区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当前看点!全球能源观察|天然气价较年初“腰斩”,库存充足欧洲今冬还“气荒”吗?
下一篇:最后一页